目标1:全力克服外部影响,稳住了就业局势。我市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就业局势实现稳中向好。疫情期间,我们坚持“定位到人、服务到家、匹配到岗、护送到企”的办法,全方位促进返岗复工。
目标2:全力加大安置保障,助推了禁捕退捕。全市建档立卡渔民681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4018人,转产就业率达100%,并保持动态清零;应享受社保补贴的渔民5513人,应到账补贴资金2.5亿元,社保意向签约率和补贴到人落实率均达到100%。
目标3:全力冲刺脱贫攻坚,交出了满意答卷。组织人社信息员和农村劳务经纪人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就业信息,采取多轮多次“拉网式”采集、“家访式”补录、“点穴式”核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准。组织市内缺工企业到贫困劳动力大县招工。
目标4:全力推进技能提升,办好了民生实事。深入推进职业技能行动,坚定实施“技工强市”战略。
目标5:全力加强执法维权,保障了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条例》,出台办法将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作为工程建设前置条件。
目标6:全力落实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全面宣传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打好“减免缓返补”组合拳。
目标7:全力服务大局发展,强化了人才支撑。推动实施巴陵人才新政“二十条”措施,主动对接全市七大千亿产业和“12+1”产业链需求。
目标8:全力践行为民初心,优化了人社服务。大力推行人社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在线办,30多项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实现“0次跑”,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均已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实施。
|
目标1:线上,我们充分运用“三平台、两个群”(三平台指“湘就业”“岳阳云就业”和“湘北人才就业网”,两个群指分类覆盖到基层的“人社专干群”和“企业招工群”),“线上”达成意向15万余人次。受到人民日报关注报道。线下,我们开展“送岗位到人、送人到岗位”行动,累计开通免费专车600多台次,在全省首批开行赴粤返岗专列,提供家门到厂门服务,接力护送2.5万余农民工“一站式”返岗,全市116.57万农民工4月底以前全部安全有序返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2万人,完成133.9%;城镇登记失业率1.89%,调查失业率5.5%(省绩效考评排名全省第一);各项指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促进就业工作实现“四年三夺省政府真抓实干先进殊荣”目标。
目标2:一是摸清底数,按需找岗。组织117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和315名农村劳务经纪人开展“走千家进万户”专项行动,掌握渔民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累计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信息等服务4.6万人次。二是平台支撑,定向推岗。开展“四送”进渔民定居点活动,完成人岗匹配1.9万人次。对有外出务工打算的渔民,从家门到厂门,开通12批次、21台专车输送412人到岗。三是产业拉动,就近上岗。针对部分渔民不愿外出务工的现状,先后举办29场退捕渔民专场招聘活动,帮助130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四是问需于民,培训拓岗。实施“百村千人”培训计划,组织883名渔民参加各类培训,针对性开展“水产制作+项目运营+新零售”复合型培训,实现集中转产就业。
目标3:建成就业扶贫载体311家(较去年底增加101家),开发公益性岗位8848个(较去年底增加4736个),安置1.28万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大力开展一站式劳务输出,赠送“防疫险”和“健康包”,并安排小分队全程接送,我市贫困劳动力3月底返岗率就达到了100%。同时,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157人,完成任务的246.3%,其中“两后生”培训818人,完成任务的233.7%。我市有就业意愿的10.41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率为100%。我局在全省就业扶贫工作大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目标4:着力抓好退捕渔民、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培训和“巴陵工匠”培养,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鼓励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以工代训,已培训1.82万名职工,以工代训2658人;推动企业依托内部培训机构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已培训800人,完成省定任务的200%;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依托养殖种植以及家政类培训机构提供培训3.55万人,完成任务的337.9%。今年来,我市共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7万人(完成实事任务的264.3%),完成技能鉴定3.1万人次;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全年支出8229万元。
目标5: 查处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779起,为8434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5844万元,监察案件投诉结案率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结案率均达到100%.疫情期间推行“非接触式”劳动纠纷化解办法,全年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2893起,办结2754起,结案率95.2%,涉案金额1.75亿元。新增劳动合同备案企业2342家、10.28万人。
目标6:全市完成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基金征缴86.8亿元;减免企业社保费负担12.6亿元,惠及企业近万家;为鼓励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给予稳岗返还1.04亿元,惠及659家企业
目标7:组织120家企事业单位赴长沙开展“四海揽才”大型招聘活动,举行校政企对接签约,3700余位求职者进场求职,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4.4%,达成意向1853人次。指导企业申报引进“五个一百”科技创新人才13名,其中全职引进6名。全市25家涉改事业单位提前完成改革任务,并自我加压、主动扩围,完成市直6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
目标8: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建设,办结网上来信来访项48件,信访量较去年下降40%。
|
指标2:(1)助推禁捕渔民,(2)冲刺脱贫攻坚(3)强化人才支撑(4)优化社会服务
|
1. 全市建档立卡渔民681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4018人,转产就业率达100%,应享受社保补贴的渔民5513人,应到账补贴资金2.5亿元,社保意向签约率和补贴到人落实率均达到100。2、建成就业扶贫载体311家(较去年底增加101家),开发公益性岗位8848个(较去年底增加4736个),安置1.28万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6157人,完成任务的246.3%,其中“两后生”培训818人,完成任务的233.7%。我市有就业意愿的10.41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率为100%。3、组织120家企事业单位赴长沙开展“四海揽才”大型招聘活动,举行校政企对接签约,3700余位求职者进场求职,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4.4%,达成意向1853人次。
引进“五个一百”科技创新人才13名,其中全职引进6名。全市25家涉改事业单位提前完成改革任务,完成市直6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4、30多项人社政务服务事项实现“0次跑”办结网上来信来访项48件,信访量较去年下降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