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老县,高峰期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万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近3万人,每年新生劳动力近万人。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同时,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县创新创业工作也还存在意识不强、活力不足、保障不力、环境不优等不足。差距就是潜力,后发可成优势。近年来,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围绕“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目标,把握机遇、开拓创新,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做到创业服务全方位、创业主体全覆盖、创业领域全开放,创新创业的实现程度逐年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正在湘阴这方热土上涌现。
一、培育主体,让创新创业激情全面挥洒。
1、培训辅导,提升创新创业主体内生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该局围绕“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能创业、人人创成业”的目标,积极整合县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设立县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中心,将所有创业者纳入创业培训计划,让他们都有机会接受创业前的“上岗”培训。加强创业培训管理,建立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全面推行“创业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丰富培训内容、推进模拟实训,提高培训效果。创新跟踪指导服务机制,组织创业学员参加“创业明星训练营”等后续活动,支持鼓励创业者定期交流,讲述“我的创业故事”,促进培训学员相互学习,增强信心,相互扶持创业。去年,该局就多方筹集资金5万元,选送20名创业潜力大的学员,参加由上海心本管理学院在长沙组织的封闭培训,取得显著效果,该20名学员全部创业成功,发展来势看好。
2、宣传引导,激发创新创业主体创业激情。该局联合县委宣传部,组织县内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创业政策,推介创业典型。《湘阴周刊》、湘阴手机报及“掌上湘阴”微信平台设立“创业当先锋、实干来圆梦”、“点燃创业之火、照耀创新之城”等专栏,至今已推出100多期专题报道。湘阴电视台每天不间断播放创新创业公益广告,推出创新创业专题系列报道50余期。同时,该局还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组织开展“创业新星”评选活动,引起了强烈反响,66万人次关注活动,22万人次参与投票。对评选出来的10名开拓进取、诚信经营、业绩突出的创业明星,召开大会公开表彰,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并给予创业资金奖励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此举营造了崇尚创业、服务创业、促进创业的浓厚氛围,树立了一批创新创业标兵,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3、分类指导,扶持创新创业主体全面发展。一方面,大力扶持初始创业。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扶持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今年,该局就创造性地把创业培训班由“教室”转向“田间地头”,深入全县28个贫困村,组织300多名贫困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不少贫困户由“穷人”摇身一变成“老板”。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二次创业。坚持把企业作为全民创新创业的龙头,鼓励引导创业能人自我超越,依托现有资产、技术、管理,吸引外来资本参股经营,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企业扩规模、提档次,变小业为大业,实现更大发展。如洞庭生物与尔康制药合作建设预胶化淀粉生产基地,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华丽转身,长康集团通过兼并、合股等形式成为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
二、 拓宽空间,让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
1、上下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政策落地生根。一方面,巧妙做好政策“加法”。该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先后出台了《湘阴县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湘阴县推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推出十大类政策措施,为全县创业者提供了一份丰盛的“创新创业套餐”。为努力将好政策变成硬措施,该局会同财政、人民银行、商务等部门,先后制定了《湘阴县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湘阴县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湘阴县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办法》等系列配套政策,让创业者享受税收优惠、收费减免、金融扶持、小贷贴息等更多优惠。另一方面,坚决做好政策“减法”。该局在县委、县政府强力支持下,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两年来,共合并行政审批事项22项、取消30余项,消除了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审批流程和加快行政审批过程,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创新创业“解绳松绑”。如工商登记,该县就率先完成了由各自为阵到“三证合一”,再到“五证合一”改革。
2、加大投入,促进创新创业载体做大做强。近年来,湘阴县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完善基础设施,依托一园三区、商业服务集中地和闲置厂房,建立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该局采取安排建设资金、落实场地租金补贴、组织专家上门服务等有力措施,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进驻。目前,该县卓达金谷创业园已签约入驻小微企业30余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兴悦商业中心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工等创业主体200多户。该县还设立1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基金,筑巢引凤,引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电商服务站点遍布全县城乡。
3、主动作为,扶持创新创业载体先行先试。该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建创业载体,扶持20多名青年创业者发起成立“创客协会”,现已发展创客会员300多名。并利用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原办公楼,投资50多万元装修改造,打造了全市首家县级创客空间--湘阴县“新梦想”创客空间,努力为全县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创业者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获取信息资源、训练培养创业经验、组织项目众筹的平台,获得前来检查指导的省委、市委改革办领导充分肯定,各兄弟县市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湖南日报》以“湘阴创客空间催生3000老板”为题进行了报道。
三、创新机制,让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1、创新投资融资机制,化解创业融资难题。该局率先出台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实施办法,主动协调推动银企对接,采取担保基金担保、财政贴息、专利权质押、财产抵押、联合信用担保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创业贷款难问题。今年1-9月,该县就为183户创业者落实创业担保贷款2449万元,累计贴息160万元,提前半年完成市定任务。该局还会同县金融办等部门,积极帮助县内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邀请省内外金融、投资机构与80余家县内中小微企业沟通对接,取得良好效果。日前,朝阳体育、蓝色网吧、黄龙水产等优质中小企业先后成功实现上市融资。
2、助推科技体制改革,畅通成果转化途径。该局安排专项资金,协助县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设立10个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提供高新技术孵化、科技成果中介、科技创新、科技情报信息等服务。还组织创新创业企业与省内外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校企联姻”,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9个。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先后有8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仅2015年,全县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成立企业研发中心8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20项,转化推广科技成果36项,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培育科技示范户200家,申报专利150件,发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机构5家。培育了一批成长快、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建树创新创业品牌,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我县农业产业化大县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抱团闯市场。全县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600多个,种养大户、家庭农场1600多个,让13万多人实现了田园创业、家园就业。发挥龙头引领,引导本地企业和创业者与招商引进的大企业、大龙头开展对接洽谈,扶持和引导县内创业者和小企业主创办了远大可建配套产业园,为远大可建、中联重科等一批重大项目提供上下游产品配套服务,既促进了创业就业,又推动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四、优化环境,让创新创业资源开放共享。
一是服务体系全覆盖。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没有无关的部门,也没有无关的人员,各级各部门都是全民创新创业的组织者、宣传者、引导者,该局协调全县27个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全县创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安排专人专抓,负责把各项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整合好、落实好,把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情保护好、秩序维护好、环境建设好,让创新创业者在湘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将创新创业服务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格奖罚兑现。今年,就向县科技局、工商联、广电局等8个成员单位安排奖补资金37万元。二是服务平台无缝隙。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链接省市级平台,覆盖19个乡镇(街道)、400多个村组(社区)、延伸至家庭(个人)的城乡一体化六级服务平台,使创业者真正实现“零距离”就近就地享受免费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及各类服务。如新泉镇王家寨村,就主动整合本地优质企业和产品,组织上网销售和推介,实现村民“创新创业不出村”;文星镇滨江社区为创业群众悉心服务,获评全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社区”。三是服务过程不间断。该局热衷当好创新创业者的“保姆”,招募50多名县内外青年企业家、致富能人、科技专家和部门单位业务骨干,组建创业导师服务团,开展“创业手牵手,帮扶一加一”服务,悉心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指导服务,形成企业家引领创业者、创业成功者引领初始创业者的互助互利机制。实施创业助推行动,为每一位创业培训评估合格人员提供“推荐一个创业项目、落实一处经营场地、办理一笔小额贷款”三项服务,帮助更多“草根”实现创业梦想。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湘阴县扩大就业规模的新载体,今年1-9月,全县新增创业主体2889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新增私营企业42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466户,完成目标任务3100户的93%,带动城乡就业4296人,完成目标任务4600人的93%。创业担保贷款总额达244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2000万的123%,累计发放贴息资金163万元。同时,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升,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下,县人社局负责的人事人才、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再上台阶。
同时,创新创业更成为湘阴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抓手,近年来,该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跃居岳阳市第一。县域经济提质提速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省20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先进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快进县。全县创新创业工作成绩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创新创业电视电话会上,该县作为唯一的县市区代表作了典型发言;《湖南日报》头版头条以“龙骧虎步挥壮图”为题,报道了该县创新创业工作经验。2016年,获评“湖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