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现场、学经验、提信心。5月14日,岳阳市人社部门联合扶贫办在汨罗江畔召开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吹响就业扶贫冲刺号角,确保市县乡村整体联动、吹角联营,助力脱贫攻坚决胜收官。

今年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复杂局面,该市人社部门按照“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托底保障、全员脱贫”的总体思路,以决战之姿做好就业扶贫,取得阶段性、总体性成果——该市春节期间登记为待复工状态的93970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在3月底即已全部返岗;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共有96584人,已实现转移就业9625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9.66%;就业人员月均工资2736元,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度总收入31.71亿元,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就业服务“点对点”,精准定位到人
今年57岁的汨罗市弼时镇湄江村牛福组村民龙档立卡贫困户军辉左脚有残疾,原在新市工业园当保安。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未复工,他待业在家。村就业扶贫信息员入户走访了解到他的近况,利用“就业信息采集小程序”将其用工需求上报全市的人社平台,通过“311服务”先后二次推荐,如今他成功聘任到长乐镇味然食品扶贫车间就业。

“数据精准是就业扶贫的关键。汨罗在全省率先开发的就业信息采集小程序,是就业扶贫精准定位到人的好帮手。”弼时镇人社专干彭朝晖现场演示了软件功能。该程序可精准采集每一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失业、服务需求、意愿意向、外出动态等信息,并可实时录入全省的“大就业”平台。就业扶贫信息员可随时更新查询,并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人岗匹配和咨询服务。
今年来,岳阳市发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1172名就业扶贫信息员、315名农村劳务经纪人,不断更新完善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先后完成两轮“地毯式”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准”,防止扶贫对象失业返贫。彭朝晖表示:“按照市里部署安排,为确保就业扶贫对象不漏一人,我们采取一名干部管理一个账号,一个账号服务一个区域模式,分层分级维护信息平台,定时定点提供精准帮扶。”
岳阳市持续推进“线上”春风行动,充分发挥“两平台、两个群”(指“岳阳云就业”和“湘就业”APP,两个群指社区和企业双向对接网格化微信群)作用,有效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春节后,通过“掌上”点击和“网上”筛选,该市将21万条岗位信息及时送到贫困户手中,精准提供职业指导 84962人次、职业介绍108521人次、职业培训18787人次、创业服务22957人次,实现就业扶贫服务全覆盖,并为3.15万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就业扶贫政策补贴1620万元。
技能提升“一对一”,精准培训到人
“30分钟就能学会一项技能!”汨罗市忠美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杜忠美介绍,这并非虚假的广告,而是学校开办的插花培训,专为残疾贫困劳动力量身定制的“致富之路”。杜忠美还创办有电子商务公司、家政公司和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了10多个扶贫载体。学校免费上门送技能、办培训,公司提供来料加工和销售渠道,参训对象很快就能零成本、短时间获得稳定报酬,颇受贫困户青睐。

忠美职业技术学校开办在社区、依托于村镇,学校进村入户提供“点单式”上门培训,陆续开展育婴员、家政服务员、栽培工培训16期,2548名参训对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贫困户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直接带动特殊群体就近就业2100多人。
对于想就业但缺技能的贫困劳动力,岳阳人社部门因人而异、因类施策,推出广受贫困户欢迎的“挖掘机”等特种驾驶项目制培训,鼓励湖区和山区因地开设“稻虾共作”“林下经济”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做到技能扶贫“无盲区”、培训供给“无盲点”。
围绕重点企业“技工荒”和重点群体“就业难”,该市推行“输出有订单、计划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四单”培训就业模式;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定点、定员、定向、定岗“四定式”免费技能培训;大力推行职业技能“在线”培训,目前已有7所培训机构实施线上开班,只要村里有电脑、有网络,就可以不出远门,集中免费学技能。
岗位对接“背靠背”,精准送岗到人
汨罗市弼时镇村民刘高因罹患疾病,农田耕作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又担心无依靠,看着乡友们一个个“离家门、上车门、进厂门”,他很是羡慕能有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未曾想,当地人社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让刘高“不离家门、不出村口”就上了业。如今他从事着“美丽乡村”保洁维护工作,妻子张春枝也获得就业帮扶,一家人走上了脱贫之路,摆脱病魔、甩掉穷根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针对确实难以转移就业的贫困户,岳阳“背靠背”建立就近输送渠道。一方面,积极引导支持扶贫载体开工复产,全市认定扶贫车间143个(其中厂房式117个、居家式26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01个,目前均已全面开复工,提供了1万余个扶贫专岗。另一方面,多部门联合,累计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807个,包括环境维护、治安联防等岗位,全部用于贫困劳动力就业援助。通过扶贫载体定向吸纳、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已有6357名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上岗。平江、汨罗等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数量,能够保障每个行政村平均安排3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
“就近就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还能见证和参与家乡的蜕变。”岳阳市国湘食品扶贫车间,就近安置了40多名贫困劳动力,贫困户李师傅在此工作了一年多,春节后一直等着企业复工,早早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打算。
今年来,岳阳人社部门还采取“线上匹配送岗、线下护送到岗、全线跟踪稳岗”的办法,促进贫困劳动力充分就业。对外,率先开行赴粤返岗高铁专列,提供护航服务,全员安全送达,为本地处于观望状态的贫困劳动力树立良好导向;对内,开通专车接送,将贫困劳动力输送到各园区企业,确保“两需求、一贯通”,既缓解了企业招用工问题,又解决了就近就业需求。
目前,按照“新增失业、及时荐岗,新增意愿、及时上岗”的动态清零目标,岳阳全市正在进行总动员,决心在6月份做好就业扶贫“大考”准备,交上一份满意答卷。